所在位置: 首页 > 公益慈善

董虎艇文学作品:想起了老家的大白菜

时间:2022-10-25 08:39:24来源:作者: 点击:

 

凤国大哥当过兵,年长我6岁。我俩是在宣庄镇政府上班儿时认识的,已经30多年了。

昨晚接到他的电话,“老家的大白菜下来咧,这个礼拜天来不?给你包白菜油梭子馅儿的大蒸饺!”他的话不仅逗出了我的馋虫儿,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1989年,因为极度讨厌外语,我高考落榜,谢绝了班主任让我去复课的好意,一门儿心思想去当兵。因为在唐山市的作文大赛中,拿过高三年级组一等奖第一名,爱才心切的丰南一中语文组长丁祖怀老师把我推荐给了他在县委报道组时的同事、彼时的镇党委书记孙瑞存同志。多亏了有这段经历,在得知我有参军的愿望后,瑞存书记曾拍着我的肩膀儿讲:“小虎儿,咱宣庄镇走一个兵,也是你!”这是后话。

我真正想说的是关于大白菜,关于一篇新闻稿。

老家有句顺口溜:宣黄刘李葛,东西二尖坨,越支正腰窝,实在不够从董各庄拨。说的是我们老家出美女。小河沿儿不光出美女,也盛产大白菜。1989年11月份,那是我进镇里当报道员的第二个月,宣传委员王喜凤同志找到我,“小董,今年白菜大丰收,却不好往外卖,镇里出面帮着菜农找销路这件事儿不错,你写篇稿子,往外投投!”

当时,我根本不懂啥是新闻的“5个W”,什么标题、导语啦,统统一概不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像写记叙文一样,我把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叙述了一遍。细节忘了,但王宣委改过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得:想菜老之所想,急菜农之所急。后来,这篇稿子,我在镇广播站亲口播出了,也发在了《丰南周报》上。

 

电话里,凤国大哥说:“今年的白菜挺值钱,还在地里长着,就八毛钱一斤了。”这是庄户人的希望啊!

百菜不如白菜!“大哥,多放大白菜,不怕皮儿薄,不怕馅儿大!”

就这么定了!

责任编辑:丁原

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光耀华夏》纪录片栏目组;主办:《光耀华夏》纪录片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肖士广 18601291766、张宏亮 13810401717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光耀华夏》纪录片编委会。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1028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