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公益慈善

董虎艇文学作品:稿费的变迁

时间:2023-02-25 09:13:58来源:作者: 点击:

 

因为从事过新闻报道工作,使我在正常的津贴和工资之外,比别人多了一份从报社“拿稿费”的经历或说幸运。但绝对不是“拿到手抽筋〞的那种。小打小闹而已。

上面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的用稿通知单,稿费具体是多少,忘记了!

 

这是《解放军报》的稿费通知单,正面儿显示通联地址和稿费金额的内容被作为凭证撕下来留在邮局存档了。在那个年代,军报的稿费相对还是比较高的。1993年夏天,我曾经用稿费花35块钱买了一台台式电风扇,感觉老幸福了!

 

在济南军区《前卫报》,我收到的稿费,次数多一些,但当时的面额也仅仅是三块五块、十块八块,大概每个季度集中发一次吧,记不太清了。反正每回收到的稿费都请战友打牙祭了,往往还得倒搭一些津贴进去。那也高兴。倒是这张北京军区《战友报》的稿费通知单,让我有些好奇,忘了究竟是怎么留下来的了。1996年底,我从济南军区调入北京军区,由专职新闻干事变成了政治处的一名综合干事,所谓“综合”,是因为,整个政治处,除了主任就我一个“战斗员”,平日里,拳打脚踢啥活儿都得干,连计划生育的事儿都管着。虽说写稿子的压力不像过去那么大了,但师里也有见报任务,所以,手里的这支笔还是放不下,时常也要发些稿子出来。别看收到的稿费通知单面额都不大,但,我却十分珍视,因为这是自己的一份劳动成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稿费的邮寄方式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个人拿着纸介通知单跑到银行去取,现在,报社直接把稿费打到你的银行账号上,我称之为“电子稿费”。收到第一笔这样的稿费,是2019年我从《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那篇小言论《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开始的。上面这张手机截屏,是昨天上午收到的第二笔“电子稿费”,《唐山劳动日报》打过来的。编辑老师在微信里说:稿费微薄,意义不同!的确,名与利,于我,如今早已看淡,我更在乎和看重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我认为,只有精神的,才是永恒的!

责任编辑:丁原

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光耀华夏》纪录片栏目组;主办:《光耀华夏》纪录片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肖士广 18601291766、张宏亮 13810401717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光耀华夏》纪录片编委会。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1028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