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艇文学作品:《大红请帖漫天飞:喜耶?忧耶?》
人情急如债,顶着锅盖卖。1996年,我26岁,已经提干两年。针对当时请帖满天飞的社会现状,根据平时采访搜集到的情况,我写了一篇《大红请帖满天飞:喜耶?忧耶》,被驻地《商丘日报》“调查与思考”栏目采用,报社还为此专门配发了编后。原文是这样的:
大红请帖作为喜庆的象征,早在几年前就悄然飘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请帖那请帖名目越来越离谱,你也发他也发越发越盲目。透过这雪片般的红卡卡,笔者不禁要问,这大红请帖究竟给人带来的是喜是忧?
采访中,某厂工会主席老王从抽屉里拿出一沓各式各样的请帖,不无感慨:以前接到的请帖全是邀请参加婚宴的,一般十元也就打发了。如今复杂了,翻开帖子一看,生孩子、过生日、喜迁新居,啥名目都有。如今一个红包最少也得50元,关系密切的不掏个100元、200元就说不过去。接到帖子,都得去,你不去,人家咋想,老王是摆架子还是对我有看法,别人发帖,他去了,为啥轮到我了他不来?扯不清楚。眼下没结婚的小青年还有一大溜儿呢……言外之意,不定啥时候又会冒出手来掏他的腰包。
机关办事员小佟人缘挺好,收到的请帖也自然少不了。仅5月份1个月,他就收到了6个请帖。这一下子就“贴”进去320元。而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52元,剩下的132元,他要吃饭,还得吸烟,这月的日子可想而知。笔者问:“那你咋不故意躲过去?这么搞谁受得了?!”“往哪儿躲呀?说我不在?我结婚,人家来了,人家请咱,咱能怠慢?以后还见面不?就算你真的不能去赴宴,但红包得送过去呀。”采访中,我们得知,小佟的爱人在一所中学任教,月工资500元左右,上个月,因为同事结婚、生孩子,她也掏出去250元。如今,这小两口连房还没有,照这样的人情开支,他们何年何月才能买上自己的房噢?
二级转业军士小张,月工资410多元,家属在农村,有个不足两岁的娃娃,双方父母年纪大了,一家老小都巴望着他这些工资呢,为了省钱,小张戒烟戒酒,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他说,这大红请帖就像罚款通知单,一见到它头皮就发麻。
采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接到请帖的人除了在从人家手上接请帖的那一刻笑脸相迎拱手贺喜之外,余下的可就是自己皱着眉头拨拉算盘珠子啦。有位青工欠债400元,本打算发了工资还人家。节骨眼上,收到两份请帖。没办法,他只好先还人家300元,说那100元下月还。这位青工对笔者说:“债可以暂时不还,但红包得按时送去。”正所谓“人情急如债,顶着锅盖卖。”接到请帖的有苦难言,发请帖的就一身轻松吗?也不见得。他们往往脸上挂着笑,心里头挺紧张。他得琢磨,到时候人家会不会因为工作忙脱不开身?在酒楼饭店订了几桌十几桌,成本能不能收回来?万一赔多了,到哪儿找补去?
某酒厂青工小孙在饭店订了10桌喜宴,结果开席时间到了,3桌人都没坐满,大把的钱花出去了,这可咋办好呢?小孙脑子里一片空白,紧张得直冒冷汗。原来他给机关一下子发了几十张请帖,而大多数机关同志却不认识他;有的只有一面之交他也发去了请帖……提起这些,小孙一连串地摇头。
某车间会计大李结婚时却出现了与小孙截然不同的场景。大李在一家档次挺高的宾馆订了12桌。没料到离开席时间还差半个多钟头,桌就坐满了,而携妻带子的来宾们还在源源不断地上。大李急得就地打转,一咬牙临时加了4桌。喝完喜酒一算账,前后花去6400元,而礼钱只收了5860元。赔了540元不算多,要命的是将来人家结婚时,他还得回礼。如果当初人家给了60元,将来就得回人家80元,这可是个大窟窿。想想当时挑灯夜战写帖子,骑车到处发帖子,今后又是还不完的人情债,真是哑巴吃黄连哪!
眼下、由于大红请帖满天飞而带来的负效应已经显而易见了,它甚至超过了工薪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正常生活。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引导大家简朴办喜事,树立正确的交际观,尽快走出人情送礼的误区,着力营造一种健康、纯洁、文明、友爱的人际环境。
编者的话:
编完这篇稿子,同作者一样,编者的心情也是喜忧参半。可喜之处是,已经有了这么一位作者敢于向我们提出这一大家都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对于作者提出的某些看法及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不幸事例,编者也是心有戚戚焉!让编者忧虑的是,随这社会的向前发展,愈刮愈烈的大红请帖之风到底何时才能收场?
时至今日,邻里之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发请帖,生日、命名日、新婚日要发请帖,大小会议、各种典礼也要发请帖。真可谓无间不帖,无日不帖,处处有帖了。帖来帖去,贴上的也无非是那么几张票子,那么几分人情和那么一些关系。然而,帖来帖去,是否扭曲了人性,扭曲了社会,扭曲了人们之间真诚的社会交往?
今日愈刮愈烈的大红请帖之风,无疑已经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大红请帖该不该飞?该飞到何种程度?飞到几家几户?这是一个有待整个社会共同关心、讨论和界定的社会问题。读者朋友们,如果您对这一问题有兴趣,请您积极参与讨论,写稿寄给本版编辑,发表您个人的一家之言。我们将择优予以刊登。
后来,这篇稿子又发表在《唐山劳动日报》“消费驿站”上。
- 上一篇:童心共筑陶艺梦 厦门海沧幼儿园…
- 下一篇:丹若色如火 清明话山河 北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