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青年大学生赴陕西、贵州暑假支教实践展风釆
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的很远——江苏省青年大学生赴陕西、贵州支教为了促进东西部教育协作与交流,锻炼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延续第一期、第二期“问渠计划”支教队伍的优良风貌,中华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之家联合铜川市教育局、江苏文学院、江苏网络文学谷、共青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委员会共同发起了第三期“问渠计划”,第三期“问渠计划”支教队伍于2023年6月成立。
暑假期间,由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沈树威带领江苏省各高校45名大学生从江苏省南京市出发,前往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小丘镇中心小学和小丘镇朱村小学以及贵州省岑巩县岩下文化中心,面向三到五年级的学生各展开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教授的科目主要有诗歌创作,国学启蒙,英语口语,音乐鉴赏,美术鉴赏,非遗文化以及主题班会等第二课堂活动。支教队伍秉承“不忘支教初心,牢记时代使命”的精神,活跃在基础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爱心公益活动的最前线,展示出当代青年学生的青春风采。走进自然,发展美育这次支教内容,老师们有很多新的创意性巧思用于“第二课堂”的教学开展,其目的为了提高小学生思维的多元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朱村支队以乡村美育为出发点,开展了“认识植物与植物标本制作”“植物书签制作与植物拼贴画制作”“寻找意向等活动”,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地理老师讲解了植物观察的五个主体,根据叶子的形态特征区分不同的植物以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美术老师教学生们植物书签和植物拼贴画,学生们选择了自己采集的植物,在老师的协助和指导下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自然界的美术手工。通过裁剪和贴画,学生具备了区分判断植物的科属的能力,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植物的美好。为了进一步提升的美育鉴赏能力,美术老师教学生们户外写生,语文老师在户外植物写生课,以“意向”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在自然界植物中选择“意向”,完成创作写诗,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提升了自我的知识素养,提高了审美眼光。
非遗文化,弘扬传统红山专项支队在开展“第二课堂”过程中,新增了非遗文化这门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在精神,激发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使学生们获得更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积淀。这门课程从陕西独具文化特色的剪纸和扎染为教学的切入点,首先积极培养学生们对剪纸和扎染的兴趣,在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老师们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剪纸和扎染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剪纸和扎染的技法,使学生们认识一定的剪纸和扎染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最后老师和学生们协作完成自己的手工作业。三年级学生高举自己的剪纸手工作业,花样百变,学生们很好地增加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五年级学生出色的完成了扎染作品,受到了各位老师和家长的赞美。
最终,非遗文化这门课程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效南财红山专项支队的队长王鑫怡说:“诗人戴望舒写过这样的几句诗: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这鲜艳得让人振奋,因为我相信,在攀登和航行之后,每个人都会收获到一生中最珍视的东西。支教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并不体现在能有多少人能够记得自己,而是自己通过支教能够影响多少人。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成长是需要积累的,人生是有很多转折点的。短期支教的那一点点知识真的无关紧要。我只希望,能给那些处于闭塞环境下的小孩子一点点‘走出去,看世界’的希望和动力。”在问渠计划的结项汇报上,问渠支教负责人沈树威总结说:“第三期问渠支教的重点是美育,是让问渠教育回归到山区儿童本身,诗歌、美术、音乐、书法包括今年新开设的非遗文化,这些课程共同指向的是山区儿童的自由、自信、良善以及快乐成长,从孩子们创作的诗歌、手抄报、非遗作品来看,第三期问渠计划是非常成功的。”在本次支教中,支教老师肩负着使命与责任,顺利地完成了这段难忘的支教之旅。他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西部地区乡村教育的现状,号召更多青年学子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支教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问渠计划支教团将始终秉承“包容、坚持、思考、共鸣”的精神,以积极乐观的姿态继续投身于光荣的志愿事业中!第三期“问渠支教”成员:中华志愿者沈树威、朱奕霖、杨婧、许泽祥、赵抒雅、赖沪佳、及江苏各大学志愿者王鑫怡、史焰 、陈颢仁 、张芸 、高景怡、 钱绮莲 、瞿子恒、 陈泽波、 马婉如、 陈莉月、顾惠文、 王沛源 、张菁、 刘沈煊、徐一悦 、刘永熙、陈瑞航 、吴佳宜、 田琪萌 、蔡周、 吴尧、 罗梦莹、 杨芸聿、 宗恋荷、翟力娇 、马燕红 、张杨 、张典 、葛家豪、 江雯 、 顾仁杰 、周芷萱 、章晚晴、 杨鼎鼎、 王子轩 、刘洁 、孙毓彤 、龚子璇、 陈丹韵、 尹子月 、许若涵。感谢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泰州工作站从第一期问渠计划一直参与此活动中。(记录者:丁玉林)
责任编辑:吴迪
- 上一篇:吉林省通化县微公益协会:“八一”…
- 下一篇:天津滨海:共建文明城市 美丽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