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艇文学作品:写给党组织的两封公开信
在部队的十年间,先后给党组织写过两封公开信。第一封信写于1993年,发表在了当年7月1日的《解放军报》上。那一年我23岁。次年,经集团军和济南军区批准,我由战士报道员提为新闻干事。信是这样写的:
编辑同志:
“七一”了,我觉得有一肚子话想跟党说,跟组织说,跟战友们说。
我是1990年3月从冀东的一个小山村入伍的农村籍战士,去年10月,我在原单位撤编,当时在机关当放映员的我,随建制连队被分配到了一个新单位 --驻豫东某高炮旅。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置身于东南西北还未辨清的营房,我陷入了迷惘之中。心想,自己服役期将满,又换了个人生地不熟的新单位,看来在部队干不长了,再等两个月就得退伍。可没想到,宣传科长王玉伟下连了解情况时,得知我以前是个放映员,并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稿子,马上向政治部领导汇报,调我到机关当上了放映员。我发誓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在做好放映工作的前提下,我主动请缨当上了旅“军营之声”的播音员,因为播音时间恰好是部队开饭时间,所以很难吃上一顿热乎饭。为了把宣传工作做好,我抓紧业余时间学习,星期天泡在连队挖线索,夜晚伴着孤灯“爬格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做好放电影和广播的同时,我还写些新闻稿发到报社,仅今年1至5月份,就在军内报纸上见稿26篇,鼓舞了部队士气,活跃了部队工作。前不久,上级分给我旅3个提干指标,万万没有想到,我这个没有一丁点关系,至今不知旅首长的家门朝哪儿开的“外来户”战士,竟被作为预提对象之一,上报到了上级领导机关。
对此,我感动了,失眠了,我想,我们每个战土都企求进步,而最有效的途径是无私工作;最可信赖的是党组织。这就是我要说的话。
见报时,编辑给这封信加了一个标题:
《想进步靠什么?战士董虎艇感慨地说--最可信赖的是党组织》。
后来,《唐山劳动日报》的王烁辉编辑从我的公众号中见到了这封信,她来电问我,是否同意发表,我自然非常高兴。于是,她以《26年前写给党的一封信》为题发在了2019年7月1日的副刊上。
第二封信写于我30岁那一年。面对从部队转业的重大抉择,我有感而发,通过写信的方式,向组织和战友们一诉衷肠。2000年8 月17日,北京军区《战友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加编后发出。题目是:《一位转业干部的心里话--高素质就是通行证》。原文如下: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即将转业的军人。趁现在还可以称作“军人”的时候,借贵报一角,谈谈自己转业的感受,并向战友们真诚进言:“高素质是咱军人最大的本钱,是最好的通行证。”
1990年3月,揣着儿时的绿之梦,我踏进了军管,并当了业余新闻报道员。面对部队火热的训练、学习生活,我像拧紧了发条的钟,不停地采访不停地写,伴着一盏孤灯,在方格纸上“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天道酬勤。几年来,我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文字和摄影稿件500余篇,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与此同时,我还集采、编、播于一身,在军营办起了有线广播、影前幻灯和闭路电视新闻等节目。同时,还有幸被选拔参加了军区的演讲比赛,担负过军区兵种部队的军事演习解说任务,均受到好评。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入了党,提了干,两次立功,年年受奖。1993年7月1日的《解放军报》曾以《最可信赖的是党组织》为题报道了我的成长经历。改任党委秘书后,经过部队领导的传帮带和自己的不断磨炼,我在材料写作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年部队“三讲”教育期间,领导让我作了典型发言。
1999年底,在部队转业指标完成困难的情况下,为减轻领导的压力,我主动提出了转业。一些战友告诉我说,现在转业安置困难,托托关系找找人,争取进个好单位。我知道他们是一片好心,可我对拉关系、找门子一窍不通。抱着“在队一分钟,干好60秒”的想法,我春节照常值班,集体活动次次不落,工作热情丝毫未减。不久前写的材料还被省军区转发。也许真应了“苦心人天不负”这句话,转业志愿填报工作刚刚开始,便相继传来了市委组织部、纪委等单位要接收我的好消息。单位都不错,到底往哪儿进?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唐山市地税局的负责同志首先到部队了解我的情况。说实话,在转业问题上,我并不敢奢望,更没敢想进地税局这样的好单位。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没送礼,二没找人,连地税局的大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竟被地税局特许,提前来局帮助工作。在地税局的这段时间里,我与在军营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您,出色地干好各项工作,得到了地税局领导和同志们的普遍认可。每看到大家对我的工作给予肯定时,我就想,如果不是部队的培养,哪能来这里?
战友们,我们很快就要变为“军民关系”了,在离开军营的最后时刻,我想重复一句老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请战友们用今天的勤奋努力铺就明天的就业之路吧!
在信的末尾,报社专门配发了编后:
虎艇同志的来信情真意切。作为一个即将转业到地方工作的部队干部,仍不忘记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启发战友,我们对他表示诚挚的谢意。
“高素质是最好的通行证。”虎艇同志的经历对即将转业的干部有教育意义,在职干部更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在对待转业问题上,有不少同志的态度是端正的,但也有个别同志畏首畏尾,怨天尤人,怪安置政策不好,怪地方风气不正,怪部队不该让他们转业等等。这几年地方安置工作是有困难,但最关键的还是看个人素质高不高。个别干部平时自身要求不严,学习抓得不紧,工作作风不扎实,转业安置的期望值却很高。这样的同志,转业安置时就免不了要失望。
俗话说得好,“不怕没什么,就怕没本事。”要想在转业时顺利、满意地得以安置,就得从现在做起,注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铸就高质量的“敲门砖”。
从部队转业已经22个年头了。回顾自己十年的军旅生涯,有很
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但这两封写给党组织的公开信,我始终难以忘记。因为它记录了我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我的心路历程。这是属于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永远珍藏!
责任编辑:吴迪
- 上一篇:张家口应张天然气公司2022年春检…
- 下一篇:广东省惠州市向阳慈善会:爱心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