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固安:拂晓的战斗——记在解放霸县南孟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廖顺田烈士
1911年,廖顺田降生在固安县马庄镇李洪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作为家中长子,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全家的生计全靠父亲给人扛长工勉强维持。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这个孩子肩上,他连初小都没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八岁就开始跟着大人下地干活,打草拾柴补贴家用。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日伪军的暴行给年幼的廖顺田留下了深刻印象。十二岁加入儿童团,是他反抗压迫的第一步。红缨枪下的站岗放哨,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更坚定了他保家卫国的信念。十八岁成为民兵骨干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标志着他正式投身革命事业。挖战壕、送情报、运送伤员,这些危险的任务他都义无反顾地承担下来。
1940年夏日,29岁的廖顺田毅然加入八路军,成为十分区二十九连的一名战士。在战场上,他表现英勇,很快就因战功卓著被提拔为班长、排长直到升为连长。
1948年6月,霸县南孟村战斗打响。上级命令廖顺田所在的二十九连必须在拂晓前拿下敌人的炮楼。这个据点防御森严,四周布满铁丝网,还有四米宽的壕沟。中央矗立着一座四层高的炮楼,每个窗口都架着机枪,随时准备喷吐火舌。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战士们一次次冲锋,却都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下倒下。眼看天就要亮了,廖顺田心急如焚。他顿时想起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想起牺牲的战友,毅然决定采取特殊行动。他找来老乡家的八仙桌,盖上两床浸湿的棉被,顶着这个简易"盾牌"就向炮楼冲去。
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廖顺田冒着枪林弹雨冲到炮楼下,将炸药包扔进炮楼。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炮楼被成功摧毁。但这位年仅37岁的英雄连长,却因伤势过重永远倒在了战场上。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赞歌,为解放事业献出了最后一滴热血。
廖顺田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青年的缩影。他们生于苦难,长于战火,却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从贫苦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廖顺田用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先烈们。(记录者:张庭怀)
责任编辑:吴迪
- 上一篇:中企艺联书画院河北分院为秦皇岛…
-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