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公益慈善

“诚信名片”守护城市窗口 哈尔滨西站青年志愿者反哺家乡显担当

时间:2025-07-31 14:29:32来源:作者: 点击:

城市窗口的温度,源于每一份真诚的守护;家乡发展的脉动,离不开青春力量的注入。2025年7月31日,在哈尔滨西站这片往来客流交织的方寸之地,一群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用热情与担当,擦亮"诚信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他们以"反哺家乡"为己任,将校园里的所学所悟化为服务旅客的实际行动,在指引路况、解答疑惑、帮扶便民中,展现着新时代青年对家乡的赤诚热爱,更以点滴善举筑牢城市文明的基石。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谷和霖)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高一15班的谷和霖同学,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记录者网小记者。他带着纸笔与手机走进哈尔滨西站,将镜头对准那些忙碌的"志愿红",用文字捕捉服务中的温暖瞬间。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他蹲在地上记录李慧欣护送老人的背影,快门定格下李佳奇为旅客指引路线时扬起的手臂;在人潮涌动的出站口,他认真倾听孙焕然讲述帮助走失儿童的细节,笔记本上写满"担当""成长"等关键词,又快速按下快门,留住袁嘉坤冒雨为旅客递伞的暖心画面。

"他们用行动反哺家乡,我就用笔墨和镜头让更多人看见这份青春力量。"谷和霖一边整理采访素材,一边将志愿者们的故事精心撰写成稿件。他不仅记录着志愿服务的点滴,更在字里行间传递着青年与家乡同频共振的深情——那些被帮助的旅客笑容、志愿者额头的汗珠、彼此道别的一声"谢谢",都成了他笔下"城市温度"的生动注脚,让更多人知晓,在哈尔滨的窗口地带,正有一群年轻人用赤诚与热爱,书写着"青春反哺家乡"的动人篇章。

(哈尔滨市第十八中学李慧欣)

哈尔滨市第十八中学校高二五班的李慧欣,是西站东广场上一道醒目的"志愿红"。面对南来北往对路况陌生的旅客,她总能第一时间递上微笑,无论是指引公交站点、地铁入口,还是告知周边餐饮住宿,都条理清晰、耐心细致。有次一位带着行李的老人找不到网约车乘车点,她主动帮忙拎起沉重的包裹,一路护送老人到指定区域,还细心叮嘱司机注意老人的乘车安全。"能帮家乡人解题,比收到任何表扬都开心。"李慧欣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高中李佳奇)

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高中八班毕业的李佳奇,把志愿服务当作迈入大学前的"社会实践第一课"。在西站出站口,他每天要接待数十位咨询路况的旅客,从"去中央大街坐几路车"到"停车场怎么走最省时",他都烂熟于心。一次,一位外地旅客因赶时间误了换乘班次,焦急得手足无措,李佳奇不仅帮他查询了最快的改签方案,还陪着他一路小跑至售票窗口,最终顺利搭上列车。"看到旅客满意的笑容,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这份"乐在其中"的坚守,正是他对家乡最质朴的回馈。

(哈尔滨商贸职业学院孙焕然)

哈尔滨商贸职业学院22级建筑装饰一班的孙焕然,在服务中找到了成长与奉献的平衡点。他深知,志愿服务不仅是帮助他人,更是提升自我的过程。在西站口,他不仅为旅客提供路线指引,还主动学习站内应急服务知识,协助工作人员疏导高峰客流。有一回,一位旅客的孩子不慎与家长走散,哭闹不止,孙焕然一边安抚孩子情绪,一边通过广播寻找家长,最终让亲子团聚。"服务他人时,我学会了沟通与担当,这是课本外的宝贵收获,也让我更懂家乡需要什么样的青年。"他在服务中提升的社会认知,正成为反哺家乡的"隐形能力"。

(哈尔滨市第73中学袁嘉坤)

哈尔滨市第73中学校高三十班的袁嘉坤,用"热情与耐心"诠释着青年志愿者的责任。面对拖着大件行李的旅客,他会主动上前搭把手;遇到语言不通的外国友人,他会用简单的英语加上手势耐心沟通。一次暴雨天气,他看到几位旅客在出站口因没带伞而发愁,立刻从服务站取来备用雨伞,还细心地在伞柄上贴了便签,写上归还地点。"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传递温暖,是青春最有意义的注脚。"他的行动,恰如细雨润田,默默滋养着城市的文明土壤。

从校内学子到城市服务者,从课堂理论到实践担当,这些青年志愿者以"诚信"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哈尔滨西站这扇城市窗口写下了动人的青春答卷。他们的身影,是家乡递给世界的"活名片";他们的行动,让"反哺家乡"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觉。未来,相信会有更多青年接过这份接力棒,以志愿服务为桥,让青春之花在家乡的沃土上绚烂绽放,让城市窗口的光与热,温暖每一位过客的旅程。(记录者:谷和霖)

责任编辑:吴迪

 

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光耀华夏》纪录片栏目组;主办:《光耀华夏》纪录片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肖士广 18601291766、张宏亮 13810401717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光耀华夏》纪录片编委会。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1028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