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奇”胭脂御稻 丰南地域农珍
丰南胭脂稻属唐山独有的特种水稻,从御稻田到宫廷,到如今百姓餐桌经历了三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沉淀厚重,是渗透在中华传统文化毛孔里的农耕文化密码、民族瑰宝。保护传承丰南胭脂稻,使其“留”得住、“用”的好、“活”起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历史印记“蕴奇”。据《唐山地方志》记载,丰南栽培胭脂稻,始于清雍正5年,在王兰庄始辟营田八顷五十一亩一分播种胭脂稻,赐封“御田”,立碑警示,定为贡米,供内宫食用,《丰润县志》《遵化州志》等史志资料中也均有相关史料记载。《丰南县志》记载,1954年河北省委曾转达毛主席指示,为中央收购一部分胭脂稻,用于招待国际友人。1962年,王兰庄曾征集胭脂稻品种标本,送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这些有据可考的历史记载,为丰南胭脂稻文化增添了极大情感认同和价值吸引。
文化沉淀“传奇”。《康熙几暇格物篇》云:其米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康熙在《旱御稻》诗中写到“紫芒半顷绿阴阴,最爱先时御稻深”。清代谢墉在《食味杂咏》写道“泉溲色发兰苕绿,饭熟香起莲瓣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第四十二、五十三、七十五回三次用写实的笔墨描写了胭脂米的珍奇珍贵。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在早期作品《胭脂稻传奇》中生动描述了抗战期间王兰庄群众用生命献血保护胭脂稻种不被外敌掠夺,可歌可泣的故事。诸多历史文化故事为丰南胭脂稻文化增添许多有待挖掘的神秘色彩。
水土特质“稀奇”。王兰庄镇当地群众辈辈相传,原菱角泊营田850亩土地,属于罕见的“夜潮地”(白天地表较干燥,夜间湿润,水深处能没过脚踝),清早期为引陡河水灌溉营田修建了河渠,史称“铜帮铁底营田陡河”(河两侧呈黄褐色,河底是挖不见底的黑泥)。王兰庄村曾多次邀请相关单位测试土壤,其中的铁、钾、锌、硒等微量矿物质含量,是其它地方土壤的6倍以上,普通的杂交水稻在这里种植,两三年后稻米表皮也会产生红色变化。《遵化通志》记载,“以他种植其田,则亦变为红,以其种植他田则仍白,亦可见水土之异也。”王兰庄及周边土壤、灌溉水的特殊性,为丰南胭脂稻种植开发利用提供了独特的水土资源环境。
营养功效“神奇”。《清•宫女访谈录》记载,胭脂稻种植是由皇宫娘娘和后妃用胭脂体己钱所营,专供内宫食用,食用者多面色红润,看上去要年轻10岁。慈禧太后尤为青睐胭脂稻米,为早膳必备粥品。建国后,胭脂稻米曾多次上国宴招待尼克松和田中角荣等国际友人。经农业部门检测,胭脂稻米富含钙、钾、硒、铁、镁、锌等人体所需微量矿物质及18种氨基酸、前花青素等营养成分,长期食用,能平衡日常饮食营养,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起到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的功效。丰南胭脂稻奇特的功效为其营养保健产品研制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
责任编辑:吴迪
- 上一篇:河北石家庄: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当…
- 下一篇:河北滦州:坨子头中学成功举办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