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公益慈善

廊坊市固安:《发现固安》大楮林村历史文化的由来

时间:2024-11-27 16:51:24来源:作者: 点击:

据碑文记载,唐景福元年(892),燕南扫北时有人在此地一片大楮树林旁边建村,故得名大楮林。 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村落聚居着多个姓氏的家族,其中以张、方、梁、赵、邢等姓氏居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村落的人口逐渐增多,各个家族也得以繁衍生息。

然而,数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本村张姓家族与邢氏家族的人丁逐渐减少,最终在村落中消失。这或许是因为战争、疾病、迁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如此,这两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仍然留存在大楮林的记忆中,成为村落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的大楮林村,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村落风貌。这里的人们依然以农耕为主,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勤劳的精神。

据老人们回忆,该村在清朝年间繁荣昌盛,庙宇众多,共计有庙宇十余座(老爷庙、 奶奶庙、菩萨庙、三官庙、三义庙、龙王庙、郑王庙、土地庙 )。这些庙宇不仅是村民们祈福、祭祀的场所,更是传承文化、弘扬信仰的精神寄托。在这些庙宇中,尤其以大寺最为引人注目。大寺坐落在这个村庄的中心地带,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大寺内供奉着众多的神祇,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前来朝拜。这些庙宇的存在,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信仰。它们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心灵的归宿,保佑着村子的百姓平安。

自全国解放后,大楮林村大寺历经历史变迁,已改建为烈士祠堂。旨在纪念与缅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李子玉、张树桂、赵名全、赵运隆、李风龙等革命烈士。自那时起,这些烈士的灵位得以供奉在祠堂之中,成为村庄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每年的清明节,烈士祠堂都会迎来一场庄重而肃穆的纪念活动。党员、群众以及青年学生会自发前来参观学习。他们带着敬仰和缅怀之情,来到这里,向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表达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通过参观烈士祠堂,不仅可以了解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更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使人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能够铭记历史,更能激励后人继续前行 也更加坚定了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大楮林村庄户蹦板戏剧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本村艺人方德俊作为本剧团的管理者,一直致力于保护和推广这一文化遗产。在农闲和逢年过节,他组织剧团成员为乡亲们演唱各种经典剧目,如:牧羊圈,战马超,牧虎关,古城会,探阳山,走雪山,大登殿,三娘教子,三疑记,夜战,桑园会,主要演员有胡忠,方少亮,胡景山,马瑞田,赵名桂,李风全,赵庭如,张树本,张友明,马心田,张茋发,胡景田,郭宝花,赵名远,赵名章,李风贤等。

蹦板戏剧目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形象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演唱过程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被剧情所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方德俊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还是一位资深的演员。他带领剧团成员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庄户蹦板戏这一地方戏曲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扬。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楮林村的庄户蹦板戏剧团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前来观赏。据了解,该蹦板戏剧团延续到解放初期(1958年左右)并入马庄人民公社戏剧团。

据回忆:在清朝末年间,大楮林村是传统文化浓厚的村庄,村民们善于继承并传承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有龙灯会、小车会、扛青会作为村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一直以来备受村民们的期待和重视。每年的农历新年之际,人们舞动着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希望的龙灯,展示着团结和奋斗的力量。

小车会则是大楮林村另一项重要的民间传统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涉及彩车和游行,在村里的街头巷尾穿行,展示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彩车以各种造型为主题,制作精美、装饰华丽,通过小车会的形式,村民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扛青会则是大楮林村特有的传统活动。在每年的特定日子里,村民们会扛着青苗(象征着丰收和希望)进行游行和表演。这一活动不仅仅是对农业的庆祝,更是对村庄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扛青会的举办展现了村民们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精神风貌。

大楮林村曾经盛行的龙灯会、小车会和扛青会,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在解放初期后逐渐消失,成为了一段历史记忆。

据回忆:在公元1945年开始本村加入了新城县张六庄乡大义点村冰雹会,至今已有八十余年之久。在这个神秘的村子,那些深深融入历史的岁月里,流传着关于冰雹会的传说。大楮林村的老人们,在静谧的午后或温暖的火炉旁,会谈及加入冰雹会后村子的变化。那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仿佛时光倒流,回到那个信仰与虔诚交织的年代。

那时的大楮林村,无论面临风雨雷电,还是旱涝交替,只要提到冰雹会,村中的长者们都满面红光,心生自豪。是的,自加入冰雹会以后,大楮林村似乎与大自然达成了一种默契。无论是那起伏的风、绵绵的雨、还是四季的交替,都仿佛在为这个村庄的和谐而歌颂。

老人们说,冰雹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或活动。它是一种信仰,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每当正月十五冰雹会举行时,村民们都会虔诚地到新城县张六庄乡大义点烧香拜佛,祈求风调雨顺。而结果也如他们所愿,大楮林村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谷物饱满、果实累累。

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带来了各地的气息。雨滴滋润了土地,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生机。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大楮林村都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庇护,安然度过每一个季节。

这就是老人们口中的冰雹会。在这个信仰的庇护下,大楮林村人民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坚持下去,勇往直前。

据回忆:大楮林村在1956至1957年间(三反五反运动),成立了固安县大楮林乡公所,由屈家营村的贾汉生任乡长,辖区有大楮林、屈家营、相公庄、沙河口、魏家村、谷村、小楮林等7个村街组成。1958年2月,合并为马庄公社。1961年从马庄北部划出16个村建立礼让店人民公社(康家务、屈家营、大楮林、小楮林、韩庄、相公庄、沙河口、胡家庄、闫家庄、贾各庄村、后屯村、齐家村、关各店村、蔡家村、太师庄、礼让店)。1984年改为礼让店乡。1996年5月,并乡扩镇该乡不变,辖区如故。

自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大楮林村以来,这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农业实现了增产丰收,而且以蓬勃发展的钓具产业而声名远扬,成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耀眼之星。

大楮林村的钓具产业起步于数十年前的一个简单想法。当时,村民们发现市场对于钓具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村里的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相关产业。于是,一批勤劳智慧的村民开始了钓具制作的探索与尝试。如今,该村的钓具生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钓竿、鱼线、鱼钩、饵料等多个领域。各类钓具产品不仅在本地畅销,还远销国内外市场,成为国内外钓鱼爱好者的首选品牌。

随着钓具产业的蓬勃发展,大楮林村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大量的生产活动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还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在这里,无论是年轻的劳动力还是年纪稍大的人们,都能在钓具产业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实现了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大楮林村的钓具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实力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它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楮林村会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更多的辉煌篇章。(本文由大楮林村村民李国云、徐强、王秀山、徐坡等老人们口述回忆)(记录者:张庭怀)

 

 

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光耀华夏》纪录片栏目组;主办:《光耀华夏》纪录片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邮件: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肖士广 18601291766、张宏亮 13810401717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光耀华夏》纪录片编委会。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1028515号